好,所謂習慣化作用它的目標是要看看小朋友、
小 baby 他是不是在不會講話的時候
沒有辦法表達的時候,他其實已經能夠區辨 外界一些類似,但是不同的刺激。
比如說研究者會問新生兒他的視覺解析度到底有多好。
他看一個灰色的版面和一些充滿了細細的黑色條紋的版面 是不是可以看出這兩個版面的差別?
從這樣子的一個研究可以計算出小朋友的視覺解析度到底有多好
也可以去問小朋友對數的概念,他可不可以區分 3 跟 4
或是 4 跟 5 的概念,這樣子的不同的數量的概念
他也可以去問說,小 baby 是不是可以區分出三角形、圓形、
正方形的形狀的不同,或者是形狀之外, 一個同樣的形狀的大小的不同
或者也可以用聲音讓小 baby 戴了耳機
去聽b 跟 p 之間的差別、或者是
r 跟 l 之間的、子音的差別,看看小 baby
有沒有這樣子的區分能力,或者甚至是給小朋友 看人臉跟猩猩的臉
看他們能不能夠區別人臉跟猩猩臉是有差別的 好,以上的這種各式各樣的習慣化作用的
研究非常非常的多,那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比如說,剛剛所講的視覺解析度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看
比如說有一個刺激刺激 A 是一個灰色的版面, 另外一個刺激 B
是很多黑色的線條的版面。 如果你剛好有近視眼,如果你剛好站得很遠
看這兩個刺激的話說不定你就會都看到的是 灰茫茫的一片。
即使是成人,他視覺解析度不好的時候 也可能會把這兩個刺激看成類似、
無法區辨的刺激,那我們就會問小 baby 是不是能夠區辨呢?
他的視覺解析度到底有多好呢?這是一種方法。 那另外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剛剛講過的數的概念
我們給小 baby 呈現 4 的數量,我們也給小 baby
接下來在刺激 B 裡面呈現 5 的數量
那麼就看看 4 的數量跟 5 的數量小 baby
是不是能夠區辨。那習慣化作用的操作流程是像什麼樣子的呢?
我們要分成以下的幾個步驟來說明: 第一個步驟是我們把小 baby
放到一個安靜的環境裡面。如果是要請他區辨視覺刺激, 就在他的螢幕前面、就把他
放在螢幕前面,讓他坐在一張娃娃椅上。
等他已經平靜下來之後,我們就去測量他的心跳速率以及他的
吸吮速度,吸吮速度當然可以給他一個奶嘴
這個奶嘴接上的電線那麼可以去測量計算他每分鐘的吸吮速度。
好,那當我們讓小 baby 在平靜著在螢幕前面
坐好安穩了,或者是讓他戴上了耳機-如果是一個聽覺刺激的話- 也安穩了之後,
我們測量出來的心跳速率以及吸吮速率就是基準線。
好,等到小 baby 一切平靜下來,我們的測量也結束之後
第二步我們就在他的面前或者是在他的耳機裡面呈現刺激 A, 像剛剛的灰色的版面或者是數量 4 的圖片
那麼對小朋友來說,這是一個新奇的刺激
通常在一個小 baby 遇到新奇刺激的時候,他有的反應、
生理反應-就是他的心跳速率會降低,他的吸吮速度會增高
好,那這時候我們通常就會發現小 baby 的 心跳速率降低了 而他的吸吮速度升高了
好,那當小 baby 心跳速率降低、
吸吮速度升高之後,過了一陣子,你會發現一件事情
如果你持續呈現這個 A 刺激
慢慢地它不再是一個新穎的刺激之後 心跳速率跟吸吮速度又回復了基準線
當研究者發現這兩個指標都回復基準線之後 他會做下一件事,他呈現刺激 B
好,當換成了刺激 B,比如說像我們剛剛講的,換成了數量 5
的圖片,或是換成了很多很多黑色的細線的版面之後
你會發現這個小 baby 他的心跳速率 以及他的吸吮速度又再次改變
好,在這個狀況底下,我們就會說, 他是可以區辨 A 刺激 與 B 刺激的不同。
因為剛剛 A 刺激他已經不覺得它是一個新刺激了
而現在一個新的刺激出現,他卻會重新改變了心跳速率的話 那麼就表示小朋友開始把
B 刺激當做一個新的刺激來看待。
但是也有一種可能的情形:是小 baby 會覺得
B 刺激跟 A 刺激的 刺激是相同的, 意思就是他沒有辦法區辨這兩個刺激的時候
他就算看到了 B 刺激,他的行為、他的心跳反應、
他的吸吮速度也不會跟基準線有所差異。
好,這是兩種情形。
那如果說他有改變的話,我們通常就會叫他
Dishabituation,就是他前面已經習慣的新刺激, 這次又開始不習慣了,所以叫做「去習慣化」。
所以當 B 刺激呈現 之後,如果小 baby 有「去習慣化」的現象
我們就可以確定他是可以區辨這兩個刺激的 好,這以上就是習慣化派典的流程
不過有趣的是,這幾年來心理學家 又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
就是如果你一路呈現以上的派典 然後你給小朋友看的是一個新奇的刺激的時候
他的確是會以新奇的刺激為反應的模式
但是如果說我們把習慣化派典稍微變形一下 像上次在上一講的時候,我們曾經呈現的這個圖片
好,如果剛剛開始是一個習慣化派典 那麼在馬上呈現一個新的刺激的時候
你會發現小 baby 他會對這個新的刺激有新的反應
但是如果你給小朋友做了習慣化之後,你離開了
也許幾個鐘頭之後,或是看小朋友的年紀,或是幾天之後
再給他呈現上次的這個習慣化作用的刺激
以及一個配對的新刺激的時候,你會發現說 如果在習慣化之後隔了幾天、
隔了幾小時、隔了 一段時間之後,再把小 baby
放進同樣的習慣化的那個場域裡面 讓他做這個實驗的時候,他反而是習慣
他之前過去看過的那個舊刺激,而非對一個新穎的刺激有所反應。
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就是小朋友他雖然喜歡新奇,但是 familiarity-
他所熟悉的東西,對他也是好像有影響的 會喜歡過去曾經看的過的,像個老朋友一樣熟悉的刺激
好,這是一個 familiarity preference 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