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認真思考的話,消費者也從這個協調的通路中獲利了,為什麼呢? 存貨量,或者說供給量,本來
80 是最理想的 80 的話,每天能買到報紙的人是很多的,但是結果我們卻
如果用批發合約的話就是 40,就很少,很多人看不到報紙,但是今天協調了以後呢
就變回 80,所以對消費者來說就是有好無壞嘛,所以消費者也會覺得很開心
OK,所以呢,為什麼這樣?說到底就是因為這整條通路的
效率提升了,因為他們改變了遊戲規則,導致大家
還是一樣自私自利的做行為,可是整體的效率卻變好,這就是機制帶來的效果 那
by the way,順帶提一下,世界上有很多
的協調合約,並不是所有合約都一定能保證達到雙贏的結果 所以退貨合約確實是蠻特別的。
那另外,如果你想到退貨 合約的話,偶爾你可能會聽說過這個實物,就是說呢
製造商它需要你證明你有東西沒賣掉,可是呢它不需要你把東西還給它 它就直接付錢給你。
比如說,以前,或者是現在也有,很多的書商賣不完的書 要退回給製造商的時候,不需要把書運回去
只要把書皮運回去就好了,為什麼呢?因為製造商根本不 care
那些廢紙的錢,製造商付錢給你 只是為了讓你多訂一點,所以製造商買回存貨
不一定是為了它覺得存貨有用,可能只是為了提供給你 incentive 就是這樣。
好,那麼順便跟大家提一下,我們剛剛就只是介紹了 這個
Pasternack (1985) 的核心概念而已,還有很多東西我們都沒有提,比如說
殘值,比如說缺貨成本,或者是比如說剛剛的製造商和零售商 它們的期望利潤其實還有很多性質可以探討,甚至
paper 里還有討論 如果你同時有多個製造商或者是多個零售商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
都可以討論,我們只挑了最精華的部分來跟大家講而已,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 paper 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那最後,並不是只有退貨合約可以做到
這些事情,比如說學術上還有很多其他的合約都可以做到這些事情,像是
你先跟我訂一個貨,但是你可以再加,彈性訂購量,或者是
你每賣出去一個,我們就來分享這個零售的利潤,這種共享利潤的合約
或者是你如果賣出東西,我就多送你一點錢,這樣的銷售獎勵
你會發現,在供應鏈上的各種不同的情境有各種不同的合約
那每個都分析下去的話呢,都各有各的用處,但是說到底,都是在
調整大家的機制,調整大家的誘因 incentive,就是這麼一回事 而已。
好,那所以今天的課程呢就是希望透過介紹 退貨合約的這個例子來跟大家講供應鏈協調
供應鏈合約這樣子的領域,大家討論的是這個 incentive 的議題,以及
incentive 如何影響供應鏈的效率,以及我們如何透過機制設計
來消除這些不效率的情況,或者是來改善執行的效率 大概就是我們今天的課題啦,好,謝謝大家
hi,大家今天的課程終於結束啦 壬貞今天 OK 嗎? >> 還 OK。
>> 天哪,真是太用心了,好 那麼今天的課程我們介紹的 again
就是 incentive 的 issue,以及你如何透過一個模型
來描述供應鏈上的事情,下禮拜講什麼呢?下禮拜要講的東西跟我當年在美國生活的某一個經驗
很有關,我記得以前我們在美國生活的時候大家都會去 outlet,就是暢貨中心
買一些便宜的好東西,有一次進了一家店以後呢
買完,他給我一張收據,然後發現收據的最底下有一張 coupon
那大家都覺得這個買了東西以後給你一個折價券叫你下次再來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是這樣的,它給的 coupon 是隔壁那家店的
coupon,說如果你今天拿著這張發票 去隔壁賣東西的話,你就可以打八折,類似這個概念啦,那時候我就覺得很酷啊
這美國人真是充滿了分享的精神,自己開店有賺也就算了,還希望你去隔壁消費,這是什麼世- 界大同的理想
後來有一天學了賽局理論就發現不是這個樣子的,他們這樣子幫競爭者
打廣告,或者是幫競爭者促銷是有道理的
下禮拜我們就來討論這件事情,就是為什麼互相競爭的零售商要幫彼此 打廣告、
推薦、 促銷等等,我們會講一個電子商務的例子,那麼希望
可以幫助大家再更了解怎麼用模型討論這件事情,以及它們背後的
這個誘因的議題是什麼,有期待嗎? >> 還蠻期待的。
>> 你人真好啊 OK,那不管你期不期待,反正下禮拜就是會發生這件事情,那我們就下週見,拜拜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