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音乐]
这一节课我们来谈一谈涵盖场景这种拍摄方法 大家可能都会听说过这样的一种拍摄方法
最经典的五机位拍摄,就是我们在拍两个人对话的那个场景的时候 会有这样的一种拍摄方法。
首先是一个主几位拍两个人都入画的那样一个画面,然后
这两个人的过境镜头一人一个,两个人的特写镜头一人一个
五个机位的拍摄方式,涵盖场景的拍摄方式 而或者叫做包围式的拍摄方式。
那么现在随着实践的这个操作过程当中 这种机位的拍摄方式太多复杂,慢慢地也变成了简单
一点的三机位的拍摄方式。
速成里的书上可能会看到这种拍摄方法 但是就好像前两天有个同学跑过来问我说
说,老师,这种拍摄方法是不是合适?因为他也 发现,他当时是作为一个美术的一个助理的身份进入到那个剧组里面的
他就发现在这种五机位的这种涵盖场景式的拍摄方法的
进行当中的时候,他发现导演其实并没有去做选择 导演有些时候他都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
反正就这五个机位,然后一个一个机位的 按部就班这样子一个一个拍下去。
就是说在这种拍摄情况之下 我们是有着非常大的剪辑的空间的,对吧?这在我们前面在剪辑课程里面的时候我们提到过
我们需要在剪辑阶段的时候有更多的材料去 进行创造剪辑的更多的可能性,这是非常好的一点,但是
我不觉得所有镜头都用五机位拍,这是一个为剪辑创造那种可能性,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导演来说
他需要拍摄可以把他脑海当中的影片构建出来的镜头,然后稍微再
多拍那么一点点就够了,他没必要每一个镜头都用五个机位,他这样子会相当于拍摄出来
大量的冗余镜头,并且会把整个拍摄的时间延长,同时,我们想想看,本来 一个机位,一个演员他可能要
NG 几遍会拍出来,然后你现在需要五个机会,意味着这些演员
要进行好几倍这样次数的表演,才能够得到相应的这个镜头数量
这就是意味着说演员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的表演 而我们前面有提到说,这对于普通的素人演员来说,一遍
又一遍的重复的一样的表演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他越演 他没有感觉,他越演他可能越会心虚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利于表演状态的这种五机位的拍摄方式 虽然很经典。
如果你需要在你有限的这个镜头的基础之上 还能够确保为剪辑留出一定的余量的话
我建议你拍掉了你分镜头里面的这些镜头 同时你再注意多拍一些切入镜头,多拍一些空镜头
我觉得这种组合的方式其实就会让你在后面的剪辑阶段会有更大的空间 但同时又不至于陷入到一种冗余的境地。
每一个画面、 每一个镜头都有五种选择的时候 其实我们陷入到一种不必要的麻烦里面
同时,在这种,包围式的这种拍摄方法的前提之下会让导演也陷入到一种
模糊不清的状态,因为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拍摄 而且他可能会有一种心理暗示,他就觉得反正我五个机位都拍了
反正我最后要有的都有了,所以他就可能就不 会那么主动地去要求自己去做一些镜头上的一些筛选
所以这其实也是一个,给导演一些不太好的一种心理暗示。
所以,我们有些 时候不需要用到五机位的拍摄方式,因为其实一场戏它有很多种处理的方法 很多种镜头衔接的这种可能性。
因为导演其实那个要对讲这个故事 构建整个气氛负责任的人,他如果对整个的叙事的构建、
气氛的构建有自己考量的话 他会知道在某一个表演状态的时候,哪一个镜头会是最适合的。
所以 五机位的拍摄方式、 涵盖场景的拍摄方式,其实是导演自我逃避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所以我希望你不要让自己陷入到那种逃避的状态里面去,逼迫自己去主动地去
思考,主动地做一些对于镜头机位,对于镜头角度、 景别的一些选择
让你的影片更加可以准确地去传达你的想法 更加去传达你构建的这样的一个影片的氛围,而不是
把这一切都用涵盖场景的拍摄方法拍摄好之后,全部都扔给剪辑师,所以这是一个导演的- 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