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音樂]
[音樂]
關於「釵黛合一」的問題,這真的是一個大的爭議,在紅學史上也引發過很多的討論。
那討論區裏面呢所提到的幾個解釋,都非常合理。
有的說是意味著釵黛的和好。
有的說呢是黛玉後來慢慢地逐漸變化,而趨近於寶釵, 而達到了釵黛合一,這也有文本的證據,也可以成立。
但是呢這些都只是一種說法,那到底什麼叫釵黛合一? 我覺得這真的是還可以值得我們再繼續做更多的詮釋的。
那麼如果以我而言,我覺得《紅樓夢》文本裡面,
它確實處處在告訴我們「釵黛合一」的這個完美的理想。
例如說,秦可卿 她在神界的投射,就是所謂的「可卿」,她們兩個人事實上不能劃上等號的哦,
只是名字上面有相近,有些象徵意義,可以互相相輔相,可是絕對不能劃上等號。
以可卿來講,同學們也都注意到了,她事實上是合這個寶釵與黛玉之美,所以她又叫「兼美」。
因此,這個兼美到了人世之間,
作者又透過很多其他的方式來呈現,例如呢寶玉在神遊太虛幻境的時候所看到的
人物圖讖,事實上也是釵黛合一,她們共同在同一幅畫、 同一個判詞裏面的。
這是其中之一。
另外呢,寶玉的住處怡紅院也是「蕉棠兩植」, 以取其「紅香綠玉」兼具。
所以呢寶玉認為要取紅香綠玉 才能夠兩全其妙。
這事實上呢也同樣是在呼應「兼美」的。
那麼在這樣的林林總總的現象裏面,到底釵黛合一該怎麼解釋呢?
我想除了我們剛剛提到的那幾種以外,我覺得可以提供一個大家參考。
另外一個就是說,釵跟黛當然是非常不同的兩種人物類型,
在現實人間,她們事實上是不可能整合在同一個人身上的。
或者說,就算可以,那也是一種矛盾統一,是一種
辯證統一,那這樣子的形態在世界上可能存在嗎? 恐怕是很罕見的。
但是它是有可能的一種理想的完美的典範。
因此,在神界的兼美,作者呢就用這樣的一個神界的、
超乎現實的,也因此比較容易達到的一種完美的體現 來呈現出這種理想。
那當然,兼美身上呢比較是外在上的一種美麗, 那麼到了人間來,這兩種不同的人格內質、
人格素質是不是可以合二為一? 我想呢,第一個,如剛剛所說,它是可以是一個辯證的
矛盾的統一,而這個在人文世界裏面絕對是可能的,只是它實踐的機率 並不那麼的高。
第二,我們要說的是, 它的矛盾統一會不會是另外一種很獨特的方式呢?是作者要告訴我們
這世間一切都應該是二元補襯的。
什麼叫二元補襯呢?就是我借美國 Princeton
大學的教授伯安尼先生所提出的一個概念, 意思是說:世間沒有絕對的二元對立,二元之間
並不是相抗衡的、 是勢不兩立的、 是彼此相反的。
剛好相反,二元之間可以是互相相輔相成、 是可以互相 襯托、 互相補充對方的不足。
而就在這個二元的共存中, 我們達到一個世間的完美。
所以,如果從這樣一個二元補襯的角度來說,
釵黛的合一是告訴我們,告訴讀者,你可以用一種完全不同的
不是用絕對化的、 單一的褒貶價值來看待世間的形形色色的人,
也不要用單一的、 唯一的這個原則來欣賞或者是論斷
小說中的人物,而是開放心胸,接受各種不同的人他們並存於世間。
而這麼這種並存其實就是這個世界的富調的呈現,也就是這個世界最豐富、 最完美的面貌。
[音樂]
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是貴族,貴族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紅樓夢》真的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們很樂於在這裡說明。
有關貴族的問題呢,首先到底現在大陸還有沒有貴族呢?我們答案是:沒有。
事實上應該說,現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很罕見再有貴族了。
因為貴族呢是要有其他幾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才能夠成立。
那這個條件呢是什麼?我們可以根據一位
漢學研究家,就是伊沛霞女士,她對於貴族的一個定義來作為參照。
她在《早期中華帝國的貴族家庭》這本書裏, 她進行博陵崔氏這個貴族家庭的個案研究,
其中就做了一些定義,請各位可以參考。
她說這些家族呢通常被稱為「貴戚家庭」,nobility ,
而在中國史籍中,最接近於這個貴戚 階層的詞彙就是「貴族」或者是「貴右」,右邊的右。
那他們通常享有世襲的爵位、 特權和薪俸,
也通常呢被鼓勵跟皇室世代通婚。
由於這種家庭擁有眾多的法律和物質上面的特權, 所以他們這個家族通常可以綿延長久,往往
三代、 四代、 五代連續出現名流,這是不足為奇的。
而除此之外呢,貴族也被限定為是社會階層
最高的家族,他們呢在國家的聲望是得到社會全面的認同。
如果從這兩個角度來說,我們這個時代當然已經幾乎沒有什麼貴族了。
因為我們也沒有什麼皇室可以去通婚,何況呢, 所謂的社會階層最高的家族,這已經就帶有一些貴賤的意味,
在我們現代追求平等的這個時代意識之下,恐怕也不容易 所謂得到一個全面的認同。
所以這些家族也許都很富有, 而且呢也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但是呢它通常就不可能成為所謂的貴族。
更重要的是,剛剛我們提到的貴族的定義,還比較是外在的,形式上面的,
事實上貴族更重要的一個基本條件是內在的,是精神性的。
這一點是我們理解貴族最不可或缺,也最容易忽略的。
以六朝,以中國最早,也可以說是
被研究的比較多的主要是六朝的這個士族哦,他們其實也就是貴族的一種形態。
我們透過這個六朝士族的研究可以更理解,到底貴族呢更重要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首先我們可以發現,就是日本漢學家谷川道雄先生, 他在研究六朝,也就是中國中世紀的這段歷史的時候,
就認為這些士族們非常重要地能夠俱有一個讓他們
綿延數代而不墜,甚至呢數百年到唐代都依然存續的這種力量。
事實上就是來自于學問。
他根本就定義說 「學問是貴族之所以存在的依據。
而實際上,人格的培養又在學問。
」 換句話說,他從六朝這個貴族的研究發現, 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貴族,是因為他們有人格的培養,而這個人格的培養
是從小就給予嚴格的教育,給予他們非常扎實的學問。
那這一點當然不是谷川先生的獨有之見。
比他更早的,也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最偉大最傑出的一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 他的研究也早就指出這一點。
他說:「魏晉南北朝所謂的士族,」我們剛才已經提到過,它是貴族的一種,
「這些士族呢主要的條件就是累代官宦」,就是好幾代都做官,
而且呢他們更重要的另外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經學禮法 傳家」。
那「經學禮法」也就是廣義的學問,尤其禮法又 涉及到整個內外在的各種內心跟行為的修養。
所以,錢穆先生,也是一位偉大的史學家, 也早就,也呼應過,或者是比他更早地提出這一點。
那麼錢穆先生說:如果他們沒有這樣一個內在修養,沒有這樣的一個內心 想像,如何能夠產生出綿延數代
而讓家族呢都還能夠有這麼強大持續力的一種力量?
單單只是靠外在那些形式是不夠的,一定要培養一代又一代的佳子弟。
佳就是良好的那個佳。
而佳子弟的培養當然就是經學禮法 式學問,只有這個才能夠產生強大的、 持久的力量。
所以呢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必須談,貴族, 除了我們剛剛所提到的這個身份、
地位以及累代的這些世襲的爵位、 薪俸之外, 還有一點就是能夠讓這些世代傳承、
維繫家風的 這一種強大力量的來源,那事實上以中國傳統來講,就是禮法。
那還有經學所帶來的一種學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
認為《紅樓夢》中的賈府,也應該從這兩種,也就是外在跟內在的雙重角度來切入來理解它。
所以我很喜歡談的,或者是強調的一個問題就是說,《紅樓夢》是貴族世家,
但是,我們在文本中所看到的這些若干不堪的事情,
實際上是因為貴族已經到了末世, 這個末世指的是不只是他們在世襲的這個降等承襲的
情況之下逐漸沒落,更重要的是他們喪失掉貴族之所以
為貴的那種精神力量,所以才會產生子孫不肖的種種 不堪的情況。
我認為這是我們理解《紅樓夢》呢應該要把握到的一點,所以我們在講我這個單元里面特別-
提到說, 她從賈府做孫媳婦開始,一直到她現在,
連頭帶尾五十幾年,沒有見過賈璉這樣好色甚至呢去追打自己的妻妾的情況。
我強調的就是,賈府它是一個好的貴族,可以擔當得起我們前面所說的這些貴族
的條件的,只不過這個家庭正在墜落。
而且到了末世的時候呢才出現這個讓她覺得不可思議的情況,所以呢,
由此來反證,好的貴族或真正的貴族 應該要有哪些條件,那麼用這些條件來衡量我們這個時代
大陸當然沒有,那麼其他地方有沒有呢?我覺得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實 的例子可以作為補充,那就是英國可能還有貴族,例如說
已經有數十年的資深皇太子,查爾斯王子,
那麼以他來講,我就覺得是可以把這個貴族的定義做一個
有意思的體現的一個例證,那就是,大家可能不知道, 他除了是皇太子之外,他事實上秉承家教,所以他是一個很嚴謹的人,
而且他學問非常好,大家不知道,他事實上是一個非常優秀傑出的地理學家,
他有相關的學術著作,那個是可以跟大學教授同一個等級的。
那麼也因此他沒有辦法跟他原來的那位妻子,比他年輕,
整個出身教養不一樣的妻子能夠有琴瑟和諧, 我認為就是因為他們這個出身家教背景的不同所導致。
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貴族真的是符合我們 剛剛所說的內在跟外在的各種要求,所以貴族真的其實是
很辛苦,他們從小就要受很嚴格的這個教育,
然後呢這些教育我們再去回頭去查清代的王府, 更可以清楚看出這一點,從皇室到王府他們的子弟
從小就要非常刻苦的學習,然後呢是非常艱辛在這樣的一個
嚴格訓練中長大,為的就是能夠世代傳承,所以世代傳承絕對不是一個靠外在的政治的力量來
維繫的,因為它可以從內部自我瓦解。
那麼不讓他們自我瓦解的 最重要的就是維持精神的高度,而這個呢都非得要靠嚴格的教育不可。
所以說,對於貴族的這個問題的認識, 我覺得是我們現代對於理解《紅樓夢》上最缺乏的
一點,那我們在,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
透過這個機會來澄清,或者來說明貴族是什麼,原因是一方面
讓我們更好的理解《紅樓夢》, 可是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呢也讓我們期許自己,雖然我們已經喪失掉
創造真正的貴族家庭,真正的貴族成員的那一種外在客觀的社會條件,
但是我們可以在我們的內在,期許自己擁有貴族精神,我想這個是對我們現代人最有價值- 的一點。
[音樂] 至於胡強,這位同學所問到的,
他對於先修課程裡引發的一個自我反思,是說他不知道是否真正
做到了理解作者,那麼有一個標準來判斷是否真正了解作者嗎?
我覺得胡強的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我們來分各個不同的 這個重點來回應。
第一個,事實上沒有人能夠真正絕對的自信的 斷定,它真正了解作者。
這裡面牽涉到兩個問題, 第一個,什麼叫做作者?在我們現代的文學
批評視野裡面,羅蘭巴特已經清楚地宣揚 作者已死的這個道理,那可以去看那篇文章,我們這裡不再多說。
所以,什麼叫作者? 是實際實有其人,歷史傳記中 的那個作者,還是創作《紅樓夢》的這個作者?
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所以你理解的是哪一個作者呢?如果你說理解的是歷史
傳記中在黃葉村中著作的那位曹雪芹,那恐怕你永遠不可能理解他。
可是你能不能理解《紅樓夢》這部作品背後的那個作者呢?
那這是有可能的,只是你不能夠斷定 你完全的了解他,因為
他存在於文本中,對於文本的全部的掌握
對讀者而言,永遠是一個進行時,永遠呢是有無止境的
前往伊斯特蘭之旅,所以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一個探索的過程。
所以,不必說我們到底是不是能夠真正了解作者,而可以說,我們現在了解文本
背後的那個作者到了什麼程度。
所以,這永遠是在一個趨近的狀態, 我們要不斷地隨著人生經歷,隨著我們知識的
增長,在這樣的一個雙重裝備底下,我們會不斷地 感受到我們越來越了解作者,好,所以這個是第一個要說明的。
第二個,我們到底是不是真的了解作者呢?假設,我們真的是把這樣的一個問題當作是
目標來達到,雖然它是一個永無止境沒有盡頭的過程,可是,
如何相信,如何判斷我們真的是在越來越理解作者的過程中呢?
我覺得這裡面是一個很微妙的,很難用理性分析也很難用邏輯來論證的一種
狀態,但是,容許我們藉由一本有意思的小說,就是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書裡面的一句名言,它說,你只要有這麼一個理想,
有發出這樣的一個意願,全世界都會來幫助你。
那麼為什麼全世界都會來幫助你?因為你已經啟動這樣的一個主動性,這個主動性會驅使你
去注意到任何呢回應你這個需要的許多的資訊,
許多的能量,而就會匯整,使得你呢往這個方向去趨近。
這是一個體驗式的哲理,它不是一個論證性的某一種 捷徑,一種方法論。
只有一個人進入到真正的真誠 的狀態,在聚精會神的純淨裡,你就會發現,世界真的在幫助你。
而這個時候,胡強,你就可以發現,《紅樓夢》和
其他的一些偉大的作品,已經逐漸在喚醒你,這個沉睡的讀者, 而且你也正在翻開你心裡沉睡的紅樓。
而這個時候你在經典中學到了什麼呢?你確實學到了欣賞藝術,
欣賞成就,感嘆歷史,而且反思周遭,而也了解那個
社會並且你傾盡全身去躬行隱隱中的承諾, 也就是豐富你自己的感覺和經驗,而這就是閱讀經典
最美好的境界。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