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呢, 我们再讲一个
克尔凯郭尔的神悖论,克尔凯郭尔呢 是一位丹麦哲学家
被称为存在主义之父。
他一生致力于证明 "身为基督徒意味着什么?"这项工作
他的基本观点是,成为一位基督徒 意味着做出一种激情的个人抉择
要置一切证据和理性于不顾,来实现"信仰的飞跃" 信仰有时候是私人性的
它与教义、 教会、 社会团体、
仪式无关 下面一种命题,它们相互不一致
被称为"克尔凯郭尔神悖论"
他说第一个命题是,崇拜上帝在理性上是适当的
第二个命题,一个理性的人,不会也不能崇拜他不能适当理解的东西
人作为有限的存在,不能理解适当地理解无限的上帝
这三个命题搁在一起不兼容嘛,不一致
所以呢,是一个悖论,是一个矛盾,被称为克尔凯郭尔 神悖论。
克尔凯郭尔认为啊 在这三个命题中,(2)和
(3) 是明显的事实,一个理性的人,不会也不能崇拜他不能适当理解的东西
作为有限存在的人,不能适当地理解无限的上帝 这俩命题没有问题,那但是
(1) 有问题,应该加以拒绝 那人呢 不能凭理性相信崇拜上帝
呃,凭理性的,用理性想通达上帝呢
这条路是不正确的,他说了应该加以拒绝
"真理的主观性"和"信仰的飞跃"
是克尔凯郭尔哲学的两大核心支柱 他完全颠倒了他那个时代所接受的科学哲学观
坚决主张真理的主观性,认为真理
并不取决于信念与对象的适当关系
而取决于信念与坚持那个信念的个体之间的适当关系
他或者她坚持那个信念的人,如何坚持那个信念
才是那个信念的真理性的标准?
因此,克尔凯郭尔断言,真理是内在于
主体的,依赖于主体,是特殊的而不是普遍的
是私人性的,而不是主体间的 就是你对你来说,你有你的真理,对另外的人来说,有
另外的人的真理,并不是对 所有不同的认知主体来说有共同的真理
有限的人与无限的上帝之间的鸿沟
使得在两者之间架起任何理性桥梁的努力
都徒劳无用,上帝等于未知者 理性几乎想不到
有必要要去论证这种未知者的存在 于是,成为一个基督徒就是一种绝对的承诺
或者说是一种"信仰的飞跃" 这不能诉诸理智,而要诉诸激情
因此试图理解上帝和信仰他,是要对立的
是对立的:"当信仰
开始丧失激情的时候,也就是需要论证来为无信仰鸣锣开道的时候"
"如果人有一天似乎成功地使基督教变得合理了 那么这一天呢
就是基督教寿终正寝的时候。
" 啊,这个呢 信仰上帝,崇拜上帝
根据克尔凯郭尔,就是我们不能受制于理性
没有理性的到达,道路可以通达上帝
我们只能受制于我内在的激情
凭借我们的信仰,坚定的信仰,呃
凭借我们的激情,我们 凭借激情皈依于上帝
来信仰上帝,膜拜上帝,也就是说这是通达上帝的正途
这呢,又似乎回,又回到 似乎回到了我先前谈到过的,中世纪早期的
一位神学家的口号, 德尔图良
因为荒谬,所以信仰 惟其不可能,所以要信仰
这个呢我上次说了,这样的一种思路
这样的一种口号,是与西方根深蒂固的理性主义传统
相违背了,实际上在西方宗教神学里面不占主流,主流地位
我们考察了这么多 这个呢
关于上帝的悖论 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我引申出的是这样的结论
神圣如"上帝"者,也要接受理性的审视与追问
以探究"上帝"概念的内在融贯性 "因为荒谬,所以信仰"的时代已经远去
在历史上,先后提出过有关上帝的各种悖论
如伊壁鸠鲁悖论,全能悖论,全知悖论
恶和苦难问题,帕斯卡赌,以及克尔凯郭尔的神悖论
上面的先前的分析表明 "上帝"概念似乎具有某种"悖论"性质
很难在理性上自圆其说,自圆其说
但是,我在这里要补充一点 补充一点,我们的结论是,信仰上帝
没有充足的理性根据 没有充足的理性根据,但是我们
不能由此得出一种反宗教的结论 我们不能得出一种反宗教的结论,宗教我们
根据我们国家的宪法,宗教信仰自由,实际上 宗教呢
它不仅仅是人民的鸦片 啊,它不仅仅有舆论的作用
它实际上,宗教呢 它还承担着 许多的社会文化功能,社会文化功能
例如,第一个功能就是人 个体的身份认同,或情感认同
一个人他诞生在一个伊斯兰教家庭 他诞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他诞生在一个犹太教家庭
当他,他从他的孩童时代,到青年时代,到中年老年
他就是在这一种基督教文化,犹太教文化,基督,伊斯兰教这文化长大的
呃,它这种文化已经变成了 他的,人的
内,文化随意里面的一部分 变成了他某,某种他的人的个人身份
啊,个人身份,所以在某个时候,认同
他的某种宗教身份,就是认同他的家族
认同他的社区,认同他的民族
认同他的这个这个文化传统,所以
这里实际上,宗教 在某种意义上,塑造了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
你把这个认同抽掉,他就不再是他原来的那个人了
所以,宗教问题实际上 还有宗教呢
任何宗教 它有理智性的成分,它还有 道德教化性的成分,道德教化
基督教有十诫,人,佛教有不杀生呢 等等等等,有很多的道德训诫
伊斯兰教有它的教规 教义,由此派生出它的男女关系、
社会身份 以及与各种社会相关的伦理规则
等等,所以,宗教呢它实际上同时承担一种道德教化功能
还有,宗教它也有一种心理抚慰 或者敬畏功能。
例如,有一些人他在这个世界上
弱势群体,他活得很不好,活得很不顺利、 很不开心
但是他想到,有一个上帝在冥冥之中在关照他们
呃,会对他们的善行,会对他们的良好的 品行、
良好的作为,会对他们的苦难有所关注
也会有所补偿,他会得到某种心理的支撑 呃,有抚慰功能。
对于某些人来说 那它有敬畏、 恐吓,敬畏功能。
你在这个世界上不断作恶 你会得到报应的,得到报应的。
这个呢 你会被送入地狱,你会得到某种
惩罚,这种惩罚或者迟或者早 但是它会来的。
所以,要 careful,be careful
小心一点儿,这个这个,不要那么作恶 就像贪官,中国贪官
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这个,他们做了很多不好的事
嗯,可能十几年过去了,甚至 20 年过去了没什么事儿
但是,某个时候,他就有事儿,并且有很大的事儿 哪怕你有很高位置官、
官僚 也有事儿,所以,这个呢,宗教或法律
它都对人起某种,这个这个这个 使人呢,这个产生某种敬畏的
心理,但是宗教它实际上还承担某种社会管理功能
宗教有很多的它的组织机构,这种组织机构
它实际上承担某种社会管理功能 呃,你比如灾害来了,它组织救灾等等等等,有些
还有医院,像台湾的佛教 慈济院等等等等,这个呢它实际上承担了很多社会管理功能
宗教还有文化 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你假如,你到西方旅游 西方的建筑、
音乐、 绘画 呃,文学作品、
哲学,都与宗教有密切的关联 如果把基督教文化、
天主教文化从欧洲文化里面抽掉 那欧洲文化几乎就坍塌了,坍塌了
所以,宗教呢,实际上也有很多积极的
社会文化功能,我们提出有关上帝的各种悖论
这个呢,我们是说质疑
相信上帝没有充分的根据 呃,没有充分的根据。
但话又说回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情
又可以找到充分的根据呢?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呢,我们对宗教
信徒,对不同的宗教的信徒 我们要持宽容的态度
我们有不同信仰、 不同文化,来自
来自不同种族、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利益追求的人
我们要共存于这个世界,共存于这个地球
在这个社会中和平相处 这个,这一点也是要必须强调的。
讲到这里呢,我们再看 一幅埃舍尔的绘画。
你看啊,这是埃舍尔的一幅画,在这幅画
究竟是左手在画右手,还是右手在画左手,这是个问题
呃,这个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
那个里面呢,那个忧郁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 提出一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it's a problem 是活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
现在这里呢,究竟是左手在画右手,还是右手在画左手?
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说悖论也好
哲学也好,这个绘画 音乐也好,有些很多
先锋人士,他们想的比别人多一些 远一些、
深一些,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 不同的理智空间,给我们眼前开辟了一套
不同的,一道不同的理智风景 丰富了我们的理智世界。
所以呢 他们有很大的意义,我们对他们保持敬意。
好,今天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