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音乐] 这节课我们来讲一讲
剪辑师比较高端的一个手法,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 这样的一个方法。
我会用三个角度去讲,第一个是视觉上的间歇。
第二个是对白间的停顿。
第三个是音乐的弱化或者缺席。
因为我们生活当中总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身边的人
在非常生气,生气到异常沉默的时候, 可能我们会感受到更大的一种压迫的力量。
我们可能宁可 他这个时候可以跳起来跟我们大吵一架,我们也不想忍受这种沉默,就说明这种沉默的力量。
首先我们来先看一下视觉上的顿歇。
视觉上的顿歇的效果其实很多时候是在 空镜头里面产生的。
这里面我想讲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
我在 2015 年的时候呢,我在厦门参加了一个电影节。
我当时看了一部 30 分钟左右的一部纪录片, 那么这部纪录片的内容可能我不太方便剧透啊,就是
它是一个马来西亚籍的学生,他在台湾学习电影,然后导演了一部纪录片。
这个学生叫做廖克发,这个导演,然后呢这个影片叫做《不即不离》。
那么这部影片其实在我的心中引起了很多的共鸣,然后我就发现说
我的共鸣点,或者说我的泪点, 大多数都发生在影片空镜头的时候,
因为在整个影片进行当中,当它的信息量很密集的时候,比如说被访人物在说话,
他传达了很多的信息点,我们其实一直在接受新的信息,我们没有时间去消化, 去感受它们。
而在我们这种不断地影片的进行的当中的时候呢, 空镜头的出现很好地让我们去消化
去感受前面一些纪录片的人们他们讲的那些话。
然后随着这个影片的进行,随着空镜头的累积,我们的情绪也是在累积的。
所以在这种累积的,到达一个顶点的时候,我们的泪点可能就在某一个空镜头里面 爆发了。
而这部影片它恰好运用了非常多的空镜头 来展现这种情绪。
非常遗憾,这部影片因为 版权的关系我们没法在网上随便找到,我也更不可能
把它提供在我们的幕课里面。
所以我这里面也想提一点,就是希望大家可以 非常地珍惜一些电影节去观看电影的机会。
一方面是版权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我们很少会能像坐在电影院里面观看电影一样
获得一种比较深入的、 感同身受的这种观影体验。
这也更加有助于我们去跟这个电影交流,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那么下面我想再举另外一个例子,是我监制的一部学生作品,叫做《旧爱》 我们看一下这部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影片]
我们看了这部影片我们先回忆一下,
如果说这部影片在你心中能够引起共鸣的点,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时间点在哪儿。
比如说 这里面的一个段落的空隙是用文字化的问题来呈现的,
它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分手? [音乐]
还想见面吗?还想做朋友吗?
我们看到这些问题是在哪里出现的?是在那些
人们没有说话的时候,同时也是在空镜头的这个地方。
相对来说,因为这些空镜头的部分, 它承上启下,营造了一个视觉上面的
一个间歇,会让我们的情绪在这个过程当中 得到延续,得到铺垫。
同时,我们通过这个 文字,又获得了新的信息点,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所以这种视觉上面的间歇是非常好的,营造出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这种效果。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这种效果还会体现在 对话当中的沉默这个地方。
我们可以想象 当两个人在街上走,一边走一边紧密地在那交流对话,突然间,
一个人不说话了,然后另外一个人也盯着这个沉默的人看, 我们是不是我们的心就被嗓子眼,我们就会在想
发生什么事情了?他看到什么事情?或者他想到什么可怕的事情,以致于让他迅速地进入到这- 种沉默当中去?
所以这种时候,这种谈话的,谈话当中的 的沉默所带来这种紧张感,其实也是非常强烈的。
另外一个应用的场景就是在这种谈话的镜头当中, 如果我们不停滴把镜头给这个谈话者,
其实时间长了会形成一种疲惫的状态,一个人不停布拉布拉在讲话, 信息点会很长。
而如果说我们会适当地把镜头 给到那些沉默的,那些聆听者的身上,
我们看到了聆听者的反应, 其实我们会感受到这种画面的效果不亚于这个谈话者的镜头。
所以这里面其实也是一种体现了沉默的倾听者的这种镜头的力量。
然后我们看一下音乐的弱化乃至音乐的缺席。
因为一般上从我们的心理上来说, 音乐的介入,音乐在一个画面当中开始介入之后,其实就意味着
另外一段情绪的开始。
所以音乐的功能其实是渐渐地 稀释某一种视觉的一种情绪,把人悄悄地引向另外
音乐所带来的一种情绪当中去。
而这里面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音乐的话, 这个画面会不会更像是一种,好像是我们站在窗口
看着窗外的这件事情正在悄悄地、 自然地非常真实地发生。
而这种真实的力量往往又是异常会打动我们的。
而有些时候音乐的加入反而会提高我们对于这个场景的 一种心理预期。
比如说悲伤的画面当中, 加入到悲伤的镜头,我们就会提高对于悲伤的这种心理预期,我们可能就很难 被打动了。
所以沉默有些时候也会有它自己的力量。
比如说影像本身已经按照它自己的方式在逐渐地推进, 情绪也在慢慢地滋长,这个时候你就不需要通过音乐的加入
来烘托它,因为这个时候音乐可能会弱化掉一些
本不该弱化的内容,可能会让悲伤的镜头变得不那么地悲伤。
导演就是要让无音乐的状态来让观众感受到这种痛苦 是难以承受、 难以背负、 难以直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