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人类发明的化学药物,包括抗菌药就像一把双刃剑,
既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但也给自身造成了意想不到的伤害,
第三章重点给大家介绍了抗菌药的疗效部分, 那么第四章就来跟大家讲讲抗菌药安全性的一面,
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第四章作为一个专
题,内容上也同样分为四小节及四个知识点, 首先是第一节,双刃剑,不良反应简介,
本节主要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
危害、定义、分型影响因素和监控机制, 是药三分毒,
药物是把双刃剑,服药的时候在发挥出疗效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相信大家都看过药品说明书,
里面列出的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 那就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药物不良反应?
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术语,ADR,药物不良反应有什么危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药物的广泛使用,
药源性危害越来越突出,药物 不良反应致死占据社会人口死因的第四位,
紧随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各国住院病人每10人就有1人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其中百分之五的患者甚至因服药发生不良反应而死亡,
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药物不良反应中心,共收到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有51.7万例,其中严重报告20000余例,
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百分之6.6和百分之14.3, 抗感染药物
ADR 报告数量居各类药物首位, 占到化学药品 ADR
报告总数的近一半, 报告中还指出,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
前五位药物种类以及引起严重 ADR 的前十位具体药物均为抗菌药,
不良反应的危害巨大,那么到底什么是不良反应呢?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给出的定义为,
药物不良反应指质量合格药品在正常用 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在定义中,合格药品是指合法生产 符合生产标准,合法经营并合适存储的药物,
正常的用法用量是指按照说明书要点, 规范使用药品,该定义限定为合格药品和
规范用药,这就排除了假劣药,错误用药,和超剂量用药等引起的反应, 从
ADR 的定义来看,
其内涵包括三大要素,才能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必须是合格药品,除了假冒伪劣药不算,
强调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发生,吃错药,误服漏服不算,
而且是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者有害的反应,
下面通过欣弗 事件这个案例我们来进一步加深对不良反应的认识,
欣弗处方名为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用于临床上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而在2006年,青海、广西等省出现
注射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欣弗后, 患者出现了胸闷、心悸、
寒噤、肾区疼痛、腹痛、恶心、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
最终因注射欣弗而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导致10人死亡,
因此,当时卫生部提出一定要彻查此事件,
结果发现安徽华源公司2006年6至7月生产的欣弗注射液,
未按标准的工艺参数灭菌,他们降低灭菌温度 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
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 无菌检查和热源检查不符合规定。
了解了欣弗事件的全过程之后,那么问题来了,
欣弗事件是药物不良反应吗?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再来明确一下,ADR
定义中的三个要素, 必须是合格药品,必须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
必须是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有害的反应, 由于不符合合格药品这一条,
安徽华源生产的欣弗按劣药处理, 在2006年被卫生部紧急叫停,
因此欣弗事件不属于药物不良反应。
为了进一步加深 对于
ADR 的理解,请大家判断一下以下的说法是对还是错,
相信大家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一定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接下来介绍 ADR 的分型,
根据不良反应的作用特点,可以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A、B、C三型,
A型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
A型的特点是与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有关,可以预测,
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
发生率较高,死亡率低,是临床最多见的 ADR, 如氨基糖苷类的肾毒性和耳毒性,
B型药物不良反应是与药物本身
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其特点是发生机制复杂,难以预测,
与剂量无关,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与遗传体质和变态反应有关,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C型药物不良反应,指在使用一种
特定药物期间某种自发性疾病发生频度明显增加的现象,
其特点是潜伏期长,机制不明,需统计学分析来证实,
故又称为统计学作用,如含有雌激素大于50微克的口服避孕药,
可使妇女血栓发病率增高4.4到9倍,
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分别是药物、机体和用药方法。
在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有正常的药理效应,
药物中含有的杂质,用药剂量的大小以及同一种药的不同剂型,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
ADR 发生, 在机体方面,不同人种,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是有差异的,
在药效和药物代谢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
病理状态和营养状态也可影响药物的药效学及药种学过程,而造成 ADR
在用药方法方面,用药途径和用药持续时间会影响到
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长期吃抗菌药可能会出现二重感染,
药物相互作用是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因素,
用药种类越多,ADR 发生率越高,减药或停药也会出现
ADR 如突然停服降压药,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
国际上对不良 反应的监控主要是由
WHO 的乌普萨拉监测中心负责, WHO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合作计划始于1968年, 当时参与国有10个,至今已经半个世纪,
该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国际合作以利于发现临床试验中,尚未揭示的药物不良反应。
数年后,WHO 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迁移到了瑞典的乌普萨拉,
更名为乌普萨拉监测中心,目前 UMC
收集和交流全世界60个国家药物监测中心提供的疑为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
每年达到15万到20万份,当前其数据库已累积了200余万份报告,
我国主要是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 将
ADR 上报到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总局的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我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如药厂,药品经营企业如药店,和药
品使用单位如医院,必须经常观察生产经营使用
的药品的质量、疗效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就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层层上报,
个人如果出现 ADR 也可以上报, 第四章第一节讲解完毕,给
同学们出了四道思考题,相信大家认真学习后,一定可以顺利地回答,下次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