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音乐] [音乐]
下面我们来讲第二大部分,《论语》的真谛 这就是《论语》的智慧
刚才提到过了,《论语》是一本 政治哲学书。
它主要是围绕着为人 为学,为政三为一体的内容而展开的
就《论语》的智慧,也主要体现在为人 为学、
为政三大方面 先讲第一部分,为人
我把它概括成四个方面。
第一 修己,第二孝悌
第三处世,第四交友
先讲为人的第一个方面 修己,就是修身的意思
那么孔子强调修己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要追求一种理想的人格
那么这个理想的人格 首先主要的就是君子的人格
关于什么是君子,《论语》当中讲了 很多,集中体现在这段话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
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音乐] 质就是本质
内在的本质,文就是外表 外在体现。
如果本质胜过了外表 就显得粗野了。
外表胜过了本质呢? 就显得轻浮,这个史解释为轻浮
文质彬彬就是说 本质和外表的和谐统一
这样呢,才是真正的君子。
孔子提倡的是君子的人格 所以呢,《论语》当中
大量讲了君子小人之辩,就是君子跟小人的区别
这个很多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说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怀坦荡,小人患得患失
再比如说,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 就是能团结众人,但是不结党营私
比而不周呢就是结党营私,但不能团结众人 再比如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虽然跟你的观点相悖,但是可以跟你保持和谐
小人呢,虽然是观点相同,也不能保持和谐 还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可以用义去引导他,小人呢? 只能用利去引导他。
还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所谓上达就是追求形上之道
所谓下达,就是追求形下之器。
君子追求的是形而上之道 小人追求的是形而下之器
还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呢,与此相反
还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 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小人呢,只把过失 推到别人身上。
就大量讲的君子小人之辩 孔子强调的第一种理想的人格,君子人格
那么第二种理想的人格,叫中和的人格
中和人格是中庸之道在人的休养中的具体的体现
孔子非常推崇中庸 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是至德
那么对中庸之道怎么理解,千万不要把它理解成 折中主义、
调和主义、 和事老 这种概念。
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 它指的是要排除两个极端
过和不及,这是两个极端 孔子讲过犹不及嘛,过和不及是一回事
后来毛泽东解释说,所谓的过就是左了
所谓的不及就是右了,这两种极端都要排除 我们要以公正客观、
不偏不倚的立场来看待问题 处理问题。
这就是中国中庸的智慧,是一种哲学的智慧 也是一种政治的智慧,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中庸之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我们每个人自我修养 再一个呢是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我曾经用八个字来概括中庸的智慧
不偏不倚,博采众长
那么孔子非常强调中和人格 实际上就是中庸之道人格化的体现
所以孔子讲了一段话,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我们要推崇的一个人的人格是中和的人格。
人格无非有三种 一个是狂,一个是狷,再一个是中行。
如果是 不得中行,那只会导致两个极端,一个狂,一个狷 过于狂不好。
《庄子》这本书里面
讲了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越王勾践有一次 带着大臣们,到一个猴山上去打猎
其它的猴子见到打猎的人来了,都纷纷逃跑了
但是就有这么一个猴子,不但 不逃跑,而且在岩石上跳来跳去,示威
勾践就向这只猴子放了一箭 结果这个猴子呢,伸出右爪 把这个箭接住了。
勾践又向它射了一箭
结果这个猴子又伸出左爪,把这个箭接住了,还摇来晃去
勾践大怒,命令臣下们,一起向它放箭 结果就把它射死了。
庄子讲这个故事什么意思? 我们做人啊,也不要太张扬
但是太畏缩也不好,狷者有所不为也,就是过于畏缩也不好 所以我们强调中行的人格
那么《论语》当中描写孔子就是中合人格的典范
叫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恭而安
就是孔子啊,为人很温和
给人以温暖,但是 你听他说话也是非常严肃的,叫温而厉
威而不猛,孔子看起来很有威严,但是 不给他人留下凶猛这个印象
恭而安 对人很恭敬,但是也很安泰
这个是《论语》当中对孔子的一种形象描述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实际上就是中和人格的 具体化。
孔子讲的第三种理想人格,叫独立人格
特立独行的人格。
具体地说 有这么三句名言,第一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音乐]
三军的主帅可以被剥夺
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意志不可以被剥夺,就每个人 必须要有一种不可夺之志。
第二句格言,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就是志士仁人啊,没有因为苟全性命 而伤害仁义的,只有杀身成仁
杀身成仁,这个成语就典出于此 后来孟子讲,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 是对杀身成仁一种继承和发展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知 熏陶和感染了中国古代多少志士仁人
从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到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从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直到林则徐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都是一以贯之的。
第三句格言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只有冬天到了以后,才会发现松柏依然郁郁葱葱
寒不改色,最后落叶的
它主要是形容,君子的一种高迈的 精神品格。
孔子强调独立的人格 它有一种刚毅的精神气质
这是建设民主政治的人格基础 就刚才讲的孔子所强调的理想人格
主要有三种人格,君子人格 中和人格,独立人格,实际上是统一的
都是君子人格的具体体现 这是修己讲的第一个内容
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