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清],有什麼問題? >> 那我就直接問那個篩檢有關的問題,就是說針對一般大眾,像 現在有那些四癌篩檢。
>> 對。 >> 那針對肺癌的話,是哪些人, 那些性別,哪些年齡的人必須要去做
做肺癌篩檢,或者是自費去做,或者就是什麼什麼樣的人要去做?然後什麼時候要做?>> 對。
>> 幾年做一次這樣子。
>> 好啊。
>> 那另外說如果假設是病人去篩檢之後, 篩檢出可能是肺癌,那還需要多做哪一些檢查來做確認,然後分析之類。
>> 嗯,好。
第一個啊,我們講說肺癌剛提到每年有那麼多人
12000個得到肺癌,那到底誰要來做篩檢? 原則上事實上是這樣,肺癌,所有的癌症最大的特色是
年齡越高,得到的比例就越高,那我們台灣目前的肺癌 高發生風險大概在五、
六十歲, 大概是以六、 六十歲左右啊,但是問題是我們目前診斷出來幾乎都是
末期,所以末期的病人理論上應該是要往前十年,
五到十年,才能夠比較初期的診斷,所以如果按照這樣子的觀點,
如果假設最高是差不多60歲,那應該要往前50歲開始做。
但是這個是就國家的政策而言, 是應該從50歲開始,然後呢,哪一些是高危險群?
第一個就是有在抽煙的,或者是有家族病史的, 剛剛我有提到如果說爸爸媽媽、
兄弟姐妹裏面有人得到肺癌,那這些都算 高危險群,我覺得國家應該要優先
來規劃肺癌篩檢的計畫,讓這一些人50歲以上高危險群的人 開始做。
目前呢,我們楊泮池校長有帶領一個國家型計畫預計要篩檢25000個
國人,要開始做這樣子的,已經開始在執行了。
可是呢,我們其實發現說在台灣
不抽煙的肺癌比例越來越高,現在已經有將近百分之六十 的人身上都沒有抽過煙,也得到肺癌。
而且這裡面還有很多的人,他也完全沒有家族病史, 他一樣得到肺癌。
那你不能管說這一些人你就不要做 篩檢,只是當然國家的錢必須要優先使用在比較高危險群的人。
所以對這一些我剛提到的那
這一些人不抽煙,然後也沒有家族病史的人, 是不是也應該要做?其實我覺得可以
鼓勵他們做,自費也可以開始做,那原則上呢, 如果說大家經濟能力許可的話,
我自己的觀念是應該45歲 就開始做。
先做第一次, 因為這種低劑量的電腦斷層,其實它不算太貴,我剛才講過差不多4000塊到 6、
7000塊左右,你做完了第一次,如果你沒有問題,你有可能兩、 三年做一次就好了。
如果發現了異常的話,那之後的檢查其實 健保會給付。
舉個例子來講,如果你發現的 小小的問題,譬如說0.5公分以下的小點,你可能6到12個月
再做一次,以後沒有問題也是一年做一次 就好了。
但是問題是如果那個結節稍微大一點的話,0.5到1公分,也許三到六個月先再做第一次,
之後可能6到12個月做一次,也就可以。
所以 做了第一次,才能夠確保說如果沒有問題,以後定期追蹤。
那如果第一次就已經有大於1公分的病變,通常醫生就會建議你趕快到門診
去接受後續的檢查跟治療。
所以我自己 站在肺癌推廣的立場,因為
四、 五十歲以下的雖然比例比較低,可是這一些都是我們
社會跟家庭非常重要的支柱,你現在看他的小孩非常
年輕,那他的家庭都需要他去工作養家糊口,所以在這一個
差不多40幾歲這一個年齡得到肺癌,雖然機率比較低,可它對於
社會跟家庭的影響非常的大,所以我也
鼓勵45歲以上甚至於有的人高危險群甚至40歲 就可以開始做。
所以說有人講說是不是要 什麼高危險因子,我剛才有講很多人就是不抽煙,
他也沒有家族病史,為什麼還是會得到肺癌?基本上就是
如果你有在呼吸空氣的話,因為空氣不好,所以呼吸空氣就是一個高危險因子。
所以我建議大家應該45歲以上 應該要做第一次,這個是我的建議。
好, 在你講到說,唉,那如果我們發現了說萬一這個病人得到了肺癌,
接下來我們要做哪一些檢查?基本上如果是很初期的
肺癌,基本上大部分的文獻已經講說,如果是2公分
以下的腫瘤,算是1A級,這種看起來淋巴結如果沒有長大的話,
其實在開刀前是不需要作任何的檢查,因為它轉移的機率並不高。
但是如果是2公分以上,或是淋巴腺看起來有 腫大,那我們就要去思考說唉,肺癌最容易轉移到哪一些地方?
第一個是腦部,所以通常我們會做腦部的電腦斷層或是 核磁共振。
第二個是骨頭,所以我們會幫病人做全身的骨掃描。
再來就是肝臟跟腎上腺,這也是比較常轉移。
那肝臟跟腎上腺其實你就電腦斷層,往下再切到腹部這樣子,也就 可以。
所以有的人會用腹部超音波,或是就是電腦斷層胸部、 腹部 一起,大概這樣子已經足夠把那個
肺癌容易轉移的地方都做一個全身的檢查。
那當然還有人會問說,那有沒有必要 做正子掃描,來看一下其他的地方會不會轉移。
一方面正子掃描很貴的,現在一般的醫院大概要三到四萬塊錢,
而且健保呢如果你沒有證實肺癌是沒有給付。
所以 除非說病人經濟情況很好,或者說他已經診斷出肺癌,我們可以 [聽不清],
要不然正子掃描就是並不是常規要檢查的 一個項目。
另外腫瘤如果比較小的話,其實我們 預估它轉移的幾率很低,也不是一個必要檢查 的一個項目。
好,來,[聽不清] 你有什麼問題?
>> 好,就說最近啊,那個我阿姨的朋友得肺癌,然後剛 就做那個右上肺的切除。
對,可是她就是聲樂家, 就是要發聲這樣,就是可能影響她的工作,那她這樣就是切除
切除肺臟之後,對她術後有什麼影響,或是之後照顧的方面 有什麼注意的地方要……
>> 對,其實我們常講說那個 英雄氣短啊,
英雄為什麼會氣短呢?就是肺部有疾病的時候就會氣短。
我們肺跟肝最大的不同就是說,人家講說肝臟切除之後會再長, 可是肺切了以後不會長。
我們一個人有五個肺葉,五葉,右邊有三葉, 左邊有兩葉,所以說傳統的肺癌
手術呢,一旦你發現是肺癌,就要好像你剛講的那位 聲樂家朋友一樣,她就要切除一個肺葉,
切了一個肺葉之後,本來她的肺活量100分, 現在它只剩下80分了啊,切掉五分之一,那當然氣就短,
對於她的工作一定會受到一些影響。
那所以說我認為說啊,
未來我們需要做的是能夠更早期的診斷肺癌。
讓它,因為當,我們現在講說如果肺癌2公分以上,它的切除最好就切一個肺葉,因為它容易
轉移到淋巴結,可是呢,現在有報告顯示說如果腫瘤能夠在2公分
以下甚至1公分以下,它切除就不需要整葉 切除,它可以只做局部的切除,效果一樣好。
可是病人肺功能的減少就更小了,換句話說,它如果只減少百分之五, 那它還有95分,他唱出來的聲音肺活量就不會比
原來差很多,所以越早期能夠診斷,越早期 治療,他不管是癒後會更好,
而且對於他日常的生活的影響,對他職業的生涯都會有最好的幫助。
好,來最後 [聽不清]。
>> 好, 老師,就是我們有的時候在幫病人就是做衛教的時候,
那也是家屬就也會擔心自己會發自己會有肺癌,他們就問說那除了
就是不吸煙,然後就是避開空氣污染的話,他們如果多做一些像這些心肺
運動啊,跑步游泳這些,有沒有辦法可以就是降低他們發生肺癌的風險?>> 嗯,好,
這個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而且非常重要的問題, 所以我們就講說唉,那怎麼樣可以
減少癌症?你知道癌症都是我們自己身體的細胞, 因為我們的免疫力變差,它才惡化,變成癌症。
所以一方面是免疫力變差了,一方面是因為曝露到致癌的因子。
所以我們講說免疫力怎麼樣才會好?嗯,其實有幾個重要的因素。
啊,第先講第一個啊,其實有五大點,我先講前面這四點,前面四點是大家可以做得到的。
第一個叫做均衡的飲食。
吃東西,你 飲食要均衡,不要偏食,然後口味要輕,
少鹽、 少油、 少糖,這個是美國的癌症醫學會建議的 意思。
所以均衡,然后口味比較輕的健康飲食。
第二個是適度的運動。
所以你剛講的說是不是要運動,OK。
這個是運動是好事情,可以增強免疫力跟體力。
再來還要有充足的睡眠。
這個 因為你睡得不夠的時候呢,免疫力就會變差。
還要有樂觀的心態,如果你一天到晚心情都不好,這個當然是可能會……
不過對於肺癌一點啊,肺癌這一點,還有一個很重要叫做要有清新的空氣。
而清新的空氣不是你自己做得到的,所以人家才會問說唉,那我適不適合到
戶外去做運動,其實這個就牽涉到說那戶外的空氣到底是好或是不好?
好,如果今天戶外,我們常常講說舉個最簡單的例子,PM2.5, 以後大家可能出門的時候看一下,Google一下今天室外PM2.5到底是多少?
如果是綠燈,PM2.5 35以下沒有問題,你 很放心地出去做運動,可以把家裏的門窗都打開,沒有問題。
可是如果外面已經是50以上,甚至於70以上,是紫爆的時候,
那你就千萬別出去了,因為你做的運動量越大,吸進去越多的臟空氣,
會讓肺部發生感染肺癌的機會就 更高。
所以說我們要不要到戶外去做運動,運動是好事,但是當外面空氣不好的時候,
我們就應該在家裡做運動比較安全。
要不然你出門就要戴口罩,所以這個是預防癌症發作的 一個健康小秘訣。
好,我覺得我們今天 討論非常的熱烈啊,那你們提到的問題其實都非常的重要。
我相信大家在經過今天的這樣子的課之後, 會對於我們這個台灣「新國病」啊,肺癌的篩檢、
防治,一定會有進一步的了解,不過最重要的是回去以後,要提醒爸爸媽媽
你的長輩們,45歲以上一定要去做你的第一次 低劑量斷層,肺癌的筛检。
希望未來 我們台灣發生肺癌的時候,都是第一期,
不要說還是一大堆都是末期,沒有辦法治療,造成很多的遺憾。
好,那我們就下課了啊。
>> 謝謝老師,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