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问卷的要素,理解并掌握了问卷结构的设计, 问卷还是要以访题为主,怎么提问呢?
针对不同的现象,提问又有哪些不同?提问时给选项好, 还是不给选项好,怎么样去筛选选项,
这就是我们这一节的内容,问卷主体的设计。
问卷的主体,就是访题,由访题构成。
问什么呢?当然是询问问题呀。那么这些问题希望搜集的是什么类型的数据呢?
在实践中,访题的内容多种多样,理论上,只要是社会性存在的,
都可以列入访题的范围。一般而言,要根据测量的内容可以把访题分为,比如存在类呀,
静态的呀,事实性的访题呀,有一些事实类的可能是动态的,比如行为类的访题,
还有观点类,态度类的访题,能力类的访题等等。
那么针对这些类型的访题,又怎么提问呢? 有单个的直接访题,直接提问。
在直接访题中,又有封闭选项访题和选项开放的访题。
在选项封闭的访题中呢,又有单选题还有多选题。
也有成组的间接访题,如果一道访题直接测测不到,那就运用指标,量表。
量表。这些事说起来容易, 真正在实践中操作起来,还是有些难度和技巧的。因此,
这一部分呢,我们还会就问卷主体的设计,尤其是访题的构造, 提供一些建议,比如访题的格式,在格式中比如选项的排列,
矩阵题,等等。也会介绍常见变量的提问方式,
还会提醒同学们,在构造访题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
为了让同学们真正理解如何构造访题,我们先来看一道访题需要有哪些基本的要素。
一道访题至少要有题号,题干,指导语,
编码,选项,或者输入空间,还有继续的方式,特殊的编码。
至少要有这样一些要素。我们举例子,这个题,简单不?
C7,上个月,您家与亲友家是否有以下的交往?
这是一道多选题,选项包括,1,一起娱乐聚餐,2,赠送食物礼品,
3,提供帮助,4,看望,5,聊天,77,还有其他,
78,以上都没有。那么这道题包括了哪些要素呢?第一,题号, C7,就是C部分的第7道题,
第二,题干,就是访题。第三,指导语, 告诉访员,受访者怎么选。第四,编码,
选项的编码。第五,选项。第六,特殊编码。为什么77,78呢?
这是赋予了特别含义的编码。研究人员只要一看到这个编码,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整个问卷- 都一样。
第七,开放空间。如果不在选项之列需要专门说明,就填写在开放空间里。
第八,继续的方式,跳转的指示。这就是典型的半封闭式访题。
知道了什么是访题,那么在问卷中用访题问什么呢?
根据要测量的内容,可以把访题分为不同的类型,先看事实类的访题,又叫存在类访题。
什么叫存在类的访题呢?一类是测量自然存在的访题,比如说性别,
另一类是测量社会事实的访题,比如说就业人口数。
对构造事实类的访题也有一些测量技巧。
第一,尽量找到变量的研究属性。
一个变量,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用于研究的属性也不相同。
如果希望测量准确和简洁,就直接从研究目的出发,测量与研究目的密切相关的属性。
先知道这些,接下来我们会有例子。第二,找到属性不一定就找到了提问的方法。
最好是尽量找到可以直接应答的问法。
看例子,以受教育程度为例,之前提过了。假设研究问题 是教育的投入产出,与研究目的密切有关的研究属性,
就是受访者受教育的时间。可以直接应答的问法就是
请问到目前为止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您一共接受了多少年的教育?
假设研究问题是学历教育,那么与研究目的密切有关的研究属性 就是受访者的学历。可以直接应答的问法就是,
请问,到目前为止,您获得的最高学位是什么? 类似的,还有年龄,职业,
收入,包括家庭收入,个人收入。研究的目的不同, 变量的研究属性也不相同,提问的方法也有区别。
再看行为类访题。行为类的访题按照社会学的说法, 就是测量社会行动者行动的访题。在方式上,
通常要么直接提问,要么给定一个假设的场景 再问,这就是所谓的情境提问,
又叫iii,后边讨论虚拟情境的时候还会提到。
举例子,比如说时间相关的行为。一个人的一天,怎么构造访题呢?
一个人的一天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个时候如果把行为类
作为类别进行分类,由于很难穷尽,提问就会很困难,
能够穷尽的是什么呢?时间呀。
因此日志法,日历法,就是常见的构造这类访题的方法。
日志法,就是从0点开始,询问受访者每个时点的行为,
直到24点。如果一天之内的活动相对比较稳定,也可以采用事件法提问,询问一天之内,
主要事件占用的时间长度。还有譬如群体相关的行为,比如说打架,
通常采用的是行为关联法的问法,首先问情境,问参与者,以及受访者的行为,
一步一步把情境设定好,事件中的行为也就清楚了。
再比如家庭或者个体相关联的行为, 比如说像体育锻炼,做家务,就非常情境化,
如果一个人有正常的工作,那么在工作时间段内是不可能做家务的,除非休假在家。
如果休假在家,就属于可以忽略的,如果不是休假在家,却在家做家务,
那你就接着问一句,您是不是辞职了?或者被辞工了?这些都跟情境关联在一起。
还有一类,虽然也是行为类,却属于敏感的行为。
比如说,隐私性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是不是必须要提问的,如果是,
就需要有合适的提问方法,比如性行为。
除了隐私性行为以外,还有一类敏感性行为就是社会禁忌类的行为。
比如说,14岁以下的谈恋爱,那就要有合适的问法。
除了存在类,行为类,还有一类测量对象就是态度和观点, 态度类行为类的访题。态度类的访题,就是反映
个体观点和态度的,属于不可以直接测量的变量。
大多数情况下要么是定类测量,要么是定序测量。
对这类变量的测量,在访题构造上由于涉及到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以及适用情境的检验,一般情况下,需要尽量采用成熟的测量工具,对此,
我们不止强调过一遍了。如果一定要自己做量表,做指标, 一定要说明信度和效度。
尽量地多做测试,以证明信度和效度,证明指标或者量表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我们来看例子。观点,态度,情感,都属于这一类。比如说,您是否同意下列说法,
一组,六道访题,属于价值观类,不仅仅是观点。
访题我就不列了,大家可以看,这就是CFPS里的访题。
事实类,行为类,
都有隐私敏感的访题。态度类的访题的敏感性问题更加复杂, 比如说,在中国,社会地位就是社会上非常敏感的话题,
意识形态就是政治上非常敏感的话题。宗教信仰 就是宗教上非常敏感的话题。民族关系就是族群上
非常敏感的话题。对这些类型的态度测量在构造访题结构时 措辞就需要非常谨慎。譬如,是否可以直接测量,如果是
间接测量,信度效度如何保证都需要斟酌。
在访题的结构中,还有构造起来有难度的是能力类访题。
能力类的访题常用于测量人的心智能力,还记得我们讨论问卷结构的设计时用过的例子,
从A点到B点的捷径,就属于心智能力类的访题。还有身体能力,
也有专门测量能力的,不过呢,都不出这两个大的类别。
还记得ADL的测量,那就属于身体能力类的测量访题。
对能力的测量,争议是比较多的。对初学者而言,在技巧上,尽量采用 成熟的,有标准的工具。
我们来看例子,比如说IQ,GRE, GPA。GRE是测量英语语言能力的,
GPA呢,是测量综合学习能力的。还有体育竞赛,那是测量竞技能力的。
对能力类的测量在访题的构造上,再强调一次,尽量使用 已有的工具,不要轻易地自己制作工具。
在CFPS的问卷中,我们构造过 心智能力类的访题,语文,数学,不过信度和效度,我们
没有十足的把握。语文工具在部分民族地区就会失灵,比如说在广西,
有人学的是壮语,在甘肃有人学的是藏语,我们的访题就不灵了。
我们还使用过身体能力类的访题,失能与残疾。失能,运用了通用的ADL量表,
残疾呢,则运用了国家标准,国家残疾分类标准,开始是五级,后来变成了九级。
这一部分的内容还没有结束,我们先休息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