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我們今天進入孟子教育哲學
的偉大的世界,我們要提出以下幾點這個
結論,第一點在孟子教育哲學裡面,教育就是一種無聲的
革命,教育的目的不是在於技藝的傳授而已,更重要的,它是激發
學習者心靈無聲的革命 孟子主張,欸
這個學習者要在具體的情境裡面來立誓 煉心,孟子主張要因材施教。
而因材施教呢,所有的學生呢 要學習老師的典範,剛才我講這個無聲的革命啊
使我想起 20 世紀前蘇聯
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 得主巴斯特納克。
巴斯特納克的 小說叫做《齊瓦格醫生》
那麼在這個小說裡面呢,他就這個
講到啊,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都經歷兩種革命,一種革命呢
是自我與他人一起共享的革命,那是外在 世界的革命,另外一種呢,是我個人所獨享的革命
巴斯特納克這個小說啊,是非常地
動人啊,他所說的第二種我個人所獨享的革命其實正是
孟子所努力地要經由教育的途徑來
激起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世界 裡面那種無聲的、
個人獨享的革命歷程 第二點結論,在孟子看來,教育是一種為己之學,是一種喚醒自我
的生命,建立自我的主體性,使自己成為大丈夫,頂天立地、
堂堂正正 這是一種為己之學,而不是為人之學
第三點結論,在孟子教育哲學裡面,教育是一種擴而充之的轉化過程
它是通過心的喚醒與擴充,而使學習者的精神連續性地 發展,從個人的、
社會的,到國家的,到 宇宙的各種不同層次之間,而擴而充之 是孟子的通關密語。
他說凡有 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
這種擴充的過程很像火在開始燃燒,好像泉在開始流動一樣的
第四點結論,我們要說孟子的教育哲學
主張自我的轉化是世界轉化的基礎,那 誠如剛才我所講
Karl Jaspers 雅斯培的言論可以和孟子的教育理想互相印證
因為雅斯培說,教育呢,就是將 個人及其存在帶入整個團體的存在
這跟儒家是若合符節的 那現在我們再放到我們自己的時代,各位同學
21 世紀全球化時代,我們所求學的環境
大學啊,甚至大學以下各級學校,它都是整體經濟領域的一部分
因此使大學教育或者甚至中學教育,一方面
既是作為一個市場經濟的一部分,而被市場的自由 調節功能所節制
另外一方面呢,大學啊,也常常是作為 國家機器所控制的一個部分,而
這個由國家發揮它的規劃功能 那
21 世紀呀,我們都知道大學
在人類文明到了 21 世紀站上了 一個新的高峰。
上個世紀末 美國安娜堡密歇根大學校長詹姆斯·都德·薩特
曾經說,大學從來沒有 像在
21 世紀這樣地在人類文明上
發揮這麼大的影響力 確實如此,現代大學的師生,任何高新科技的研發
或者創新知識的提出,通常都具有改變歷史方向 的功能,在
21 世紀啊,大學作為知識生產 工廠的性質一天一天地彰顯,許多人文社會科學
的學者常常參與智庫 自然科學則能夠創生科學園區
那我們來看啊,大學的服務對象呢,在中古時代
的歐洲啊,是傳教士培訓機構嘛,那甚至 在
17 世紀啊,比如說美國最古老的哈佛
大學,它基本上是一種為了培植神職人員嘛 統計數字告訴我們,在公元
1723 年,哈佛的藏書 有 2961
本,其中神學的書籍佔 58% 商業書籍只有兩本。
那今天不一樣了 今天哈佛商學院的這個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還有中文 翻譯本呢,暢銷於海峽兩岸各地。
那麼到了 19 世紀,大學是 培育社會的精英階層。
到 20 世紀呢 大學基本上是培養中產階級跟資產階級
那現在的大學,到底它是一個社會的大學呢,還是為了個人的競爭力呢? 我們可以說到了
21 世紀,大學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
那麼現代大學常常忽略學生內在 生命的成長,就在這一個方面,孟子教育哲學
就對 21 世紀具有很重要的啟示
為了深思這個啟示,我們再 更宏觀地看一下,當前大學教育
普遍問題,當前大學教育普遍問題當然很多 第一個問題是教學內容
與生活實踐脫離的問題,而例如以人文課程為例
基本上都是概念的遊戲 很像西方人所謂的
Interllectual Game 在這種作為概念遊戲的人文教育比較難以
深刻學生的心弦,而不免陷入
從解釋世界到改變世界的窘困。
前台大校長 在一個場合曾經說,現代大學所提供的
基本上是謀生活的教育,比較少提供 提昇生命的教育。
那麼現代大學因為是有 那個特點,因此呢,它的教學方法是以教科書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這種好處是什麼?所謂教科書,就是指
某一個學門或者某一個領域裡面 當前學術界所共同認可的
知識,然後以最精簡的方式把它寫成教科書 以便傳遞到下一代,這有它的這個 有效性、
實用性,但是教科書 是比較保守的,很多前沿知識或者正在發展中的
知識,那麼目前還不被承認,但是將來可能被承認的那一種知識
通常教科書裡面不會去碰觸
那麼教科書的教學啊,多半只是傳遞知識,而未觸及學生 深層的、
屬於 Polanyi 所謂的默會層面的思考活動。
那麼,我們再來看 二戰以後,科技突飛猛進,特別高新科技突飛猛進
那麼大學的結構啊,已經徹底地被顛覆了,人文與通識教育
其實是頗為邊緣化,於是呢,這個造成了大學
社群裡面一種專業的傲慢,遠在公元 1936
年 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 Hutchins 這個
天才校長,30 之齡就做了芝加哥大學校長,把芝加哥大學從一個 區域性的大學變成世界頂尖名校。
在 1936 年,他就 批判,說美國的這些大學校園啊,瀰漫着一種他所謂的這些反智主義心態
是的,那麼,就在這樣以上對現代教育
現代大學教育的批判性分析,讓我們深刻地體悟 孟子教育哲學在 21
世紀的新啓示 那是它啓示我們要從
出乎其外的教育更進一步地要到入乎其內的教育
那種出乎其外的教育裡面呢,學習者是一種知識的觀察者,大學只不過是知識
百貨公司而已,那老師呢,只是百貨公司專櫃售貨員
那知識呢,一天一天地邁向客觀化、 數量化、 標準化、
商品化 孟子啓示我們
入乎其內的教育是這樣的重要,學習者他必須是一個 參與者,那麼使知識
的學習,轉向內隱化,進入個人的 生命,以便能夠轉識成智,是的
各位同學,那我們今天講孟子教育哲學,讓我用一個
大約五分鐘的動畫來整合我今天
所講主要的內容,以便能夠加深各位學習的效果
在全球化時代裡,全世界的大學都正在經歷巨大的轉型
今天我們要探討在孟子思想中,教育的本質與目的何在?
孟子教育觀的人性論基礎何在?孟子思想中教育的方法是什麼? 孟子教育哲學有何
21 世紀的新啓示?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
使知識從王官之學走向平民之學
孟子站在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礎上 發展他的教育思想
在孟子教育思想中,教育是一種內省的自得之學
孟子的教育思想側重
從內深思而不是向外追求。
此外 孟子思想中教育的目的是自我主體性的覺醒
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喚醒受教育者 的心靈。
孟子認爲人與禽獸不同的地方 在於人的本性具有仁義,仁義是內在的
而教育是一種喚醒主體性的過程 孟子認爲每個人內在的道德感
都是與生俱來的。
孟子認爲 要養浩然之氣,我們的外表是天生的
但是,一個有修養的人,就能夠 把他內在的心性修養,經由外在的言行顯示出來
這就是孟子所謂的踐形。
孟子教育哲學 有其人性論的基礎,首先他認爲
人心具有價值判斷的能力,人的心是價值意識的創發者
人生而具有道德判斷的內在能力 孟子認爲這就是四端之心
關於教育的方法,孟子最重視的是心的淬鍊
孟子認爲人生而具有良知與良能
孟子認爲所謂的學問之道就是找回失落的本心 重建自我的主體性。
一切教育的方法 都是在於心的淬煉。
心的淬煉 必須在具體情境中經歷考驗
這就是後來中國思想家所謂的歷事練心
其次,孟子也和孔子一樣地重視
因材施教,孟子的第三種教育方法是重視典範教育
孟子認爲一切教育的核心 是一種典型的建立與模仿
我們今天探討孟子的教育思想 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第一
教育是一種無聲的革命,孟子認爲教育的目的不在於技藝的傳授
而在於激發每個人心靈中無聲的 革命。
孟子所着重的教育方式 是一種經過心的淬煉、
因材施教 典範學習所點燃的無聲的革命
第二,教育是一種爲己之學 孟子認爲教育是喚醒自我的生命
建立自我的主體性,使自己成爲大丈夫的爲己 之學。
第三,教育是一種擴而充之的轉化 過程,孟子認爲通過心的喚醒與擴充
人的生命就可以連續性地發展 從個人、
社會到宇宙,孟子認爲從個體的轉化 走向世界的轉化是可以完成的
孟子的教育在 21 世紀 給我們的第一種啓示就是,生命難得,有賴師長的喚醒
孟子教育給我們的第二種的啓示是,一切的教育應該要從出乎其外 轉爲入乎其內。
在出乎其外的教育方法中 學習者通常只是觀察者
這種教育方法所着重的是知識的客觀化 數量化、
標準化、 商品化 在入乎其內的教育方法中,學習者是一個參與者
這種教育方法着重知識的內隱化與轉識成智
惟有入乎其內的教育方式才能透過自我的轉化
擴而充之,達到世界的轉化 那麼我們今天的學習
這個講到,是一個孟子教育哲學,是一個無聲的革命
那麼就好像我們要進入一個深墜的
山林,我們要去尋覓我們心中原來就已有的幽蘭
因此我們欣賞一首樂曲,曲名是《覓幽蘭》
[音樂]
[音樂]
[音樂]
靜靜的你
開放在幽谷
空中飄逸著清香,乘着涼風
乘着白雲,不知不覺地 流布人間。
芬芳的你
搖曳在風中,在綠茵的
草原綻放。
明月流光 青山陪伴,在謐靜的
夜裡微笑 在滿天的星光中尋覓
在徹夜的夢境中 呼喚。
穿過山林的幽靜
度過冰清的小溪,尋覓你曠古的 幽蘭。
在滿天的芬芳中尋覓
在徹夜的夢境中呼喚
穿過山林的幽靜
度過冰清的小溪
尋覓你曠谷的幽蘭
尋覓你曠谷的幽蘭
各位同學我們今天
是孟子一的最後一個講授單元
非常贊嘆隨喜,各位同學
參加我們孟子一這一門課程的這個講授
學習,祝福大家這個知識成長
生命成長,謝謝大家
[音樂] [音樂]